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七届资源化学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办
7月25日至27日,中国化学会全国第七届资源化学学术研讨会在春城昆明成功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主办,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专业委员会、NPB编辑部承办,大会的主题为“资源化学与多学科交叉”。
大会合影
会议围绕天然药物资源中重要生物活性新天然产物的发现与应用,以资源型天然产物合理利用为导向的天然产物合成与转化,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合成生物学,中草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他资源型化合物的发现与开发,资源化学与数据学科的融合应用等多个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黎胜红主持开幕式
7月26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黎胜红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郝小江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院士,大会主席、厦门大学黄培强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普诺·白玛丹增研究员,纪委书记廖雷青等领导嘉宾和与会代表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普诺·白玛丹增研究员致欢迎辞
厦门大学黄培强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普诺·白玛丹增致欢迎辞,他向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代表表示欢迎,对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昆明植物研究所发展的各位专家朋友表示感谢。大会主席黄培强教授致辞,他阐述了近年来资源化学作为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不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希望能够继续借助资源化学系列会议这一重要平台,加强全国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凝聚创新力量,推动资源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郝小江院士领衔主持报告交流
岳建民院士、黎胜红研究员作大会报告
娄红祥教授、雷晓光教授作大会报告
开幕式后,由郝小江院士领衔主持报告交流。岳建民院士首先作题为“重要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光介导的合成与修饰”的大会报告,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引起大家深刻的思考;黎胜红研究员作题为“植物二倍半萜研究”的大会报告,向大家汇报了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以及植物二倍半萜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在接下来的两天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20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报告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展示了专家学者们“务实、求真”的科学研究精神,以科学问题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理念,激发了参会者对资源化学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黎胜红研究员主持了7月27日的大会报告。娄红祥教授、雷晓光教授分别作题为“苔藓化学与生物学意义研究”“Transl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from a Natural Product Perspective”的大会报告,向大家展示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进展,两位学者对科学问题的多维思考引起了参会者的关注与兴趣。会议交流高效并富有成果;邀请专门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专家如:苔藓植物资源化学、海洋微生物、蕨类植物资源化学、民族药资源化学、中药资源化学、各类天然资源型化合物、化工资源化合物及化工产品废弃品的化学研究专家等,学科多样、代表性强。学术报告囊括了生物资源中化学物质分子的预测、分离、结构确定和活性功能等新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体现出资源化学研究及化学研究中分离和结构鉴定实验基本技能在取得研究成果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现场
朱伟明教授主持了会议闭幕式。下一届会议筹办方西南交通大学代表陈琳教授介绍了主办单位的相关情况,并向参会者发出诚挚邀请。会议的主要发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田伟生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表示感谢,并指出资源化学会议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国资源化学工作者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推动了资源化学领域的各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也向世界、全国展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深度洞见的资源化学领域领军人才,并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随后,他宣布了第八届资源化学会议将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的决定,期待参会者再次相聚成都,共谋学科发展。
田伟生研究员总结发言
据悉,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台州学院、云南贵金属实验室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310余位专家学者、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25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化学家在资源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资源化学学科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