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科技人员解码大蒲葵果实里的热带文化
近日,《云南林业》2025年第5期“傣味专栏”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黄建平工程师与殷建涛高级实验师合写的文章《大蒲葵:藏在糯米饭里的热带密码》。文章介绍了大蒲葵及其果实在傣族传统饮食中的应用,揭示了这一热带植物背后的文化与味觉记忆。
大蒲葵果肉为馅料制作的糯米饭
大蒲葵(Livistona saribus (Lour.) Merr. ex A. Chev.)为棕榈科蒲葵属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20-30厘米,叶大型,圆形或心状圆形;原产于广东、海南及云南南部,越南亦有分布。在西双版纳地区,以大蒲葵果肉为馅料制作的糯米饭是当地傣族群众的特色美食之一,且具有多年传承历史。
为撰写此文,作者多次深入热带雨林、走访傣族村寨、赶集市、探访珠串文玩加工店铺,调查大蒲葵及其果实的利用情况。调查过程中,他们采集了大蒲葵果实,并邀请当地傣族民间厨师现场演示如何以果肉为馅料制作糯米饭,亲自品尝其风味,记录其口感与香气。
文章共计两千余字,介绍了大蒲葵的利用历史、生态特性、生物学特征、药用与保健价值、果实食用方法及其独特风味。同时,还介绍了其在傣语中的名称及文化含义,将一株20米高的热带棕榈,转化为一段鲜活的味觉记忆与文化符号。
作者:殷建涛 黄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