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云南天文台参与人类首次在矮行星周围发现环结构
日期:2014-08-12 |来源:云南天文台 | 【 【打印】【关闭】浏览次数:

  20秒改变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 近期,《自然》杂志(Nature,2014, ,vol.508, Letter,73)刊载文章称201363日,位于南美的多个站点的多台望远镜对矮行星(10199Chariklo掩星事件进行了联合观测,整个掩星过程仅持续了20秒。观测发现在这个矮行星的周围有两个致密环。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大行星之外的矮行星周围发现了环。文章发行当日,《自然》杂志还为此事件召开了专门新闻发布会;同时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科学媒体和科研机构报道了这一重要科学事件。文章的第一审稿人Burns教授专门撰稿(Nature,2014,Vol508,p48)给予高度评价:“在矮星(或称小行星Minor planet)Chariklo上发现了环结构,彻底颠覆了行星理论学家一直坚信的只有大行星有环的事实”。太阳系内仅4 个大行星(土星、木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周围有环物质。    

  201363发生的矮行星(10199) Chariklo掩食一个亮度为12.4等的恒星事件,掩星可观测区域在南美。为了成功观测这次矮行星掩星事件,共有分布于南美多个站点的14架望远镜参与此次观测。成功取得数据的有位于智利拉西拉天文台的丹麦1.54米望远镜、位于Cerro Yololo4.0米望远镜以及其他7台望远镜。在所有获得的观测数据中,仅由云南天文台王晓彬、顾盛宏两位研究员利用丹麦1.54米望远镜,观测得到被掩恒星光度五次变暗的数据信号(双环加矮星本身对恒星的五次遮挡)(见下图),完整地观测到了Chariklo掩星过程;成功地取得了被掩恒星的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测光数据。掩星观测数据是用高速高灵敏度的终端(英文称:Lucky Imager)来记录数据,整个观测持续10分钟,单个数据点的曝光时间0.1秒,共6000个数据点。基于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估算了双环的宽度和环距矮星Chariklo的距离;基于高精度的测光数据,估算了环物质的光深,进一步估算了环物质的密度和质量。   

  王晓彬一直从事小行星物理参数的观测研究,对小行星测光观测和研究经验丰富,对小行星掩星的重要性也有充分的认识,顾盛宏长期从事恒星测光和光谱观测研究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恒星观测经验。经过精心准备,他们成功实施了此次掩星观测。为表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王晓彬研究员在行星物理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72日,在著名国际天文学会议Asteroids, Comets and Meteors 2014ACM2014)上,大会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宣布小行星(9832)被命名为“Xiaobinwang”。王晓彬、顾盛宏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基金的大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滇ICP备0500023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225号 单位邮编:650204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5
电话:0871-65223106  传真:0871-65223217
单位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茨坝青松路19号 电子邮件:office@mail.km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