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极小种群野生蕨类翼囊蕨回归家园

园林园艺中心 园林园艺中心 2025-08-11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携手,成功将第一批150株云南极小种群植物——翼囊蕨(Didymochlaena sinuosa)幼苗回归至布龙保护区。

此次回归的幼苗源于2023年双方科研人员在布龙保护区内共同采集的孢子。历经两年反复繁育试验和精心保育,这批珍贵的孢子最终在版纳植物园成功萌发并长成健壮幼苗。

左:经孢子培育2年的翼囊蕨幼苗(摄于版纳植物园苗圃);右:在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回归的翼囊蕨幼苗

本次回归得到了版纳州林草局、版纳植物园布龙州级保护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申国晋、李俊文、杨建文,以及版纳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迁地植物保护组施济普、王晓静、姜立举、何朝娟等人共同参与了此次回归种植工作。

前期双方对翼囊蕨原生境的科学考察与观测,为人工繁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关键习性参数;版纳植物园持续繁育试验,深化了科研人员对翼囊蕨完整生活史的理解,为翼囊蕨野外种群濒危机制的理解和制定科学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双方团队也就后续监测方案进行了细致交流,并对未来深化合作达成共识,计划共同推进更多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与野外回归工作。

本次翼囊蕨回归得到了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和版纳植物园“十四五”相关项目的专项支持。这是践行“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

翼囊蕨野外回归合影

作者:姜立举  施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