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植物园顺利完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野外考察与引种工作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园林园艺中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科研人员组成的科考队,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圆满完成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的野外科学考察任务。此次科考工作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生物多样性评估与保护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围绕海南优先保护物种开展系统调查。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本次科考团队重点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吊罗山、霸王岭、尖峰岭、保亭等区域,开展了系统的实地调查工作,共调查到33种优先保护物种。考察过程中记录了目标物种分布区的海拔、坡度、坡位等生境及其种群植株个体数量、胸径、株高及生长状况等信息,全方面记录其在野外的生存状况及受威胁因子。采集植物标本100余份、分子遗传样品35份。引种142 种号,大多为首次引种或特有种,如海南薯(Ipomoea sumatrana)、长柄琼楠(Beilschmiedia longepetiolata)、毛果柯(Lithocarpus pseudovestitus)等。

毛果柯 Lithocarpus pseudovestitus (上);盾叶秋海棠 Begonia peltatifolia(左下);
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中);霸王远志 Polygala bawanglingensis(右下)
本次科学考察工作得到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评估与迁地保护研究项目及版纳植物园“十四五”项目的专项支持,同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各分局及海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所采集的数据和标本将为科学评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现状、制定精准保护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考察人员开展野外调查工作
作者:李俊 拍摄:沈文磊
